海康威视是国内领先的安防企业,其产品涵盖了监控摄像头、视频监控系统、安防门禁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多种应用领域。
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中国杭州,是一家以视频为核心的全球领先安防科技公司。自成立以来,海康威视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安全、智能的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30余家分子公司,营销网络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Omdia报告,公司连续多年蝉联视频监控行业全球第一,2022年全球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达25.9%。2021年,公司将业务领域重新定位于“智能物联 AIoT”,致力将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千行百业,引领智能物联新未来。
一、海康威视的市场竞争力
海康威视在安防领域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创新:海康威视在视频处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拥有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产品线丰富:海康威视的产品线涵盖视频监控、移动跟踪、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多个领域,为各类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此外,公司还不断拓展新兴市场,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
品牌影响力:海康威视在安防行业具有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多次荣获国内外权威奖项。公司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全球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渠道优势:海康威视拥有完善的渠道体系,与全球众多合作伙伴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市场。此外,公司还积极布局线上渠道,提升品牌曝光度。
作为安防行业的领军企业,海康威视具有以下亮点:
成长性:随着全球安防需求的不断增长,海康威视凭借领先的技术和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扩大营收规模。公司的成长潜力巨大,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业绩表现:海康威视的业绩表现一直稳健良好,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关键财务指标均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回报。
政策支持:在全球范围内,安防行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政策利好为海康威视等安防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安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海康威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广泛应用,使其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潜在收益。
跨界合作与拓展:海康威视不断寻求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机会,拓展业务范围。例如,公司与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领域的企业展开合作,共同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为投资者带来新的增长点。
二、营销&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历经数字化、网络和高清化、智能化三大发展阶段
海康威视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数字化阶段(2001-2009),起步期: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视频压缩板卡和录像机产品,将H.264算法引入视频监控领域,抓住了安防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发展机遇,实现了从模拟视频监控向数字视频监控的转变。(2)网络、高清化阶段(2010-2014),快速发展期:公司于2010年完成深交所挂牌上市,募投资金用于产能扩张及项目研发,迅速跃居全球视频监控领域市占率第一位,并于2013年首次实现营收突破百亿元、成就“百亿海康”。(3)智能化阶段(2015-至今),转型升级期:2015年以来,公司陆续推出全系列深度智能产品,并发布了AI Cloud架构、AI开放平台、物信融和数据平台、智慧城市数智底座等创新技术和产品,实现了从网络高清视频监控向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商的转变。
积极布局智能物联新时代,业务架构重建提升竞争力
2018年,海康威视启动了业务架构重建,将原有的单一业务组织调整为3个事业群和8个创新业务。其中,3个事业群面向不同的客户群体(PBG、EBG和SMBG),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8个创新业务(智能家居、移动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红外热成像、汽车电子、智慧存储、智慧消防、智慧安检、智慧医疗)则针对不同的行业场景,开发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产品和应用。通过业务架构重建,公司以智能物联为核心,打造了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体系,重塑了市场竞争力。
布局全球营销网络,拓展海外市场空间
公司布局2大营销体系,服务全球发展战略,包括国内业务营销体系和国际业务营销体系,努力拓展海外市场空间。截至2022年末,中国大陆设有32家省级业务中心、300多个城市分公司,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国家/地区设立了72家分支机构,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在G20杭州峰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APEC 会议、北京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术创新驱动个性化需求,持续丰富产品矩阵
智能物联的发展,长期受到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驱动。不同行业、不同用户、不同场景,都有不同的智能物联应用需求。海康威视凭借多维感知、AI、大数据等技术优势,拓展了从探测器到系统解决方案的 30000+种硬件产品,覆盖了10大行业、70多个子行业的300多个细分场景。同时,公司以“基线”+“定制”的模式,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寻找产品与应用需求之间的平衡,实现技术、产品和需求的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形成了技术创新驱动的核心竞争力。
境内外主业经营稳健,国际和创新业务构建重要增长曲线
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境内主业、境外主业和创新业务。其中,境内主业的收入来源为 PBG、EBG和SMBG三大事业群;境外主业收入来源为遍布海外的渠道和销售;创新业务收入则来源于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微影、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等八大创新业务平台的财务并表。2019-2022年,境内主业收入分别为379.35亿元、408.91亿元、502.23亿元和460.64亿元,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2022年EBG业务收入为165.05亿元,在三大事业群中收入占比最高。同期,境外主业收入稳健增长,2019-2022年收入分别为152.86亿元、164.44亿元、189.26亿元和220.32亿元,CAGR达12.96%。此外,创新业务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19-2022年收入分别为44.37亿元、61.68亿元、122.71亿元和150.70亿元,CAGR达50.32%,已成为了公司最重要的增长动力来源。
三、智能物联引领数字化转型,“国际+创新”拓展多元成长空间
PBG:助力数智治理创新,安防“十四五”奠定发展基调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物联感知、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应用不断深化,数智治理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面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海康威视以“智能物联”技术为核心,构建了从感知基座、智能基座、数据基座到融合赋能平台的智能物联基础能力体系,重点聚焦公共安全、交通管理、交通出行、城市治理、生态环保、民生服务等领域,推动政府的流程机制和建设模式优化。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梳理超过2000个细分业务场景,开发超过250个行业解决方案,深化超过500个行业智能化应用,形成了业务闭环。
据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安防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 2025年)》,智能物联有望成为安防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预计期间行业年均增长率达到7%左右,2025年全行业市场总额达到1万亿元以上。受地方财政预算紧张影响,2022年海康威视PBG业务收入161.35亿元,同比下降15.79%,短期或将持续承压。但公司作为全球安防市场领军企业,凭借在公共安全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渠道优势,有望充分受益于安防行业智能物联发展所带来的长期红利。
EBG: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望成为境内业务主要增长动力
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渗透,产业变革进入新阶段,智能物联网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康威视作为智能物联网领域的领导者,以智能物联技术体系为核心,深耕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打造智能物联产品和解决方案体系,助力客户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同时,公司围绕“拉进管理距离、提升业务效率、规范作业行为、防范安全隐患”四大价值主张,聚焦“守护企业全域安全”和“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两大核心业务领域,深入企业园区、产业园区、化工园区、商业园区、校园、医院、场馆等多个场景,探索前沿技术和业务模式,积累丰富的落地经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2022年,海康威视EBG业务收入为165.05亿元,同比下降0.75%。据《2023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白皮书》,2016-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逐年递增,2022年达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预计2025年达70.8万亿元。在此过程中,智能物联技术作为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重要桥梁,有望发挥重要作用。海康威视紧密关注各产业发展新动能,以智能物联软硬件体系助力企业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以企业安全生产、资产效率提升等解决方案能力体系,助力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有望帮助 EBG 业务成为境内业务板块的主要增长动力来源。
SMBG: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渠道优势突出
海康威视SMBG事业群以智能物联设备为核心,通过设备管理平台、业务应用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实现设备、数据和业务的高效整合,降低客户的选择和使用成本,提升客户的运营效率和价值。公司深耕下沉市场,与全国合作伙伴共建“解决方案营销+服务提供”的双循环生态,打造线上线下数字化门店,构建覆盖全国的服务网格,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截至2022年末,公司在中国大陆拥有32家省级业务中心、300多个城市分公司,渠道网络覆盖国内绝大多数地级以上城市,渠道优势突出。
受新冠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冲击,中小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行业增速大幅放缓。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小企业摆脱困境、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稳步推进,中小企业需求有望逐渐回暖,在安防、数字化和智能化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有望持续提升。据艾瑞咨询预测,2022年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以上,增长空间广阔。受经济波动影响,2022年公司SMBG业务收入为124.97亿元,同比减少7.36%。我们认为,借助强大的销售网络、丰富的服务资源,公司SMBG业务收入2023年内有望迎来拐点。
境外主业:本地化战略助力增长,海外市场空间广阔
海康威视秉持“一国一策”的本地化战略,不断深化境外主业布局,提升全球营 销服务能力。2022年,公司拥有72家分子公司及办事处,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在迪拜新设研发中心,与蒙特利尔、伦敦海外研发中心协同,针对区域市场定制化需求提供专业的研发支持;新建5个海外物流仓,总数达17个,增强本地物流覆盖和配送效率;新增2个海外呼叫中心,总数达13个。通过与渠道伙伴间的紧密合作,公司持续下沉技术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及时优质的售后服务,助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2022年海外市场复苏势头强劲,部分地区经济增长率大幅提升。然而,地缘政 治危机、通胀上行、意识形态对抗等不利因素,给境外主业的短期发展带来了持续挑战。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重点开拓和布局发展中国家市场,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实现了境外主业的稳健增长。2022年,公司境外主业收入为220.32亿元,同比增长16.41%。长期来看,海外市场发展空间广阔、集中度较低,海康威视有望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优势以及“一国一策”的本地化战略,推动境外主业快速发展。
创新业务:特色内部跟投机制,打造核心增长引擎
海康威视建立内部创新跟投机制,激励核心员工参与创新业务子公司项目,实现职业经理人向创业合伙人的转变,巩固行业龙头地位,拓展市场空间。据跟投机制设计,创新业务子公司由海康威视持股60%,跟投平台持股40%;跟投平台由公司设立,对多个创新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跟投人员只享有跟投收益权,不享有表决权和退出权,保证了母公司对创新业务的控制力和决策权。同时,跟投人员也能够分享创新业务的成果和收益,实现了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我们认为,海康威视的内部创新跟投机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调动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和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开拓增长空间、增强抗风险能力。
海康威视内部创新跟投机制分为A计划和B计划,A计划由公司及创新业务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员工构成,占跟投平台32%的股权,与公司创新业务紧密结合;B计划由创新业务核心人员构成,占跟投平台8%的股权,针对某一特定业务或项目进行跟投。公司每年会对跟投平台进行增资和持股比例调整,保证其活力和竞争力。同时,公司也会根据职工在创新业务中的贡献和绩效,授予表现优秀者可以获得更多的股权份额。这样的跟投机制既能够保证母公司对跟投平台的控制力,又能够激励职工积极参与创新业务。
公司以视频技术为核心,向智能家居、机器人、汽车电子、热成像、存储、消防、安检、医疗等应用领域拓展,打造了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微影、海康智慧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等八大创新业务平台。其中,萤石网络已实现A股上市,海康机器人也在注册申报中。2016-2022年,创新业务收入从6.48亿元增长至150.70亿元,CAGR达68.95%,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期,公司创新业务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2.03%上升至2022年的18.12%,已发展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